5月28日,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、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在京召开。本次大会,中国科学院出席有547位院士和4位外籍院士。中国工程院出席院士有549位院士和2位外籍院士。
科研强则国强,这背后是中国的科教力量逐渐壮大。据统计,目前全国两院院士共1696人(不包括外籍),其中,中国科学院802人;中国工程院894人。
院士大会现场,总台央视记者耿小龙拍摄
民营经济发达,数字经济聚集,浙江培育了阿里、海康威视、大华等行业巨头,有浙江大学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、浙江理工大学、杭州师范大学等高等人才的摇篮。产业发展与科研水平密不可分,浙籍知名院士灿若繁星。中科院:
76名浙籍院士
助推科技、产业融合发展
中科院中祖籍浙江的院士共有76人,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人、化学部10人、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22人、地学部11人、信息技术科学部9人、技术科学部11人。中科院的院士们致力推动产业发展,浙江能在人工智能、生物医疗、工业互联等领域快速商业化,离不开中科院乃至院士们与浙江产业共研发、共融合。在浙江需要他们时,院士们将科研力量贡献家乡。他们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展开合作。比如去年,浙江省政府就与中科院签署合作共建之江实验室框架协议,旨在把之江实验室建设成为突破型、引领型、平台型的智能计算国家实验室,为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提供战略支撑。在与浙江院士的合作中,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是其中典型。如今,浙江大学与浙江政府乃至各区政府、地方政府、大型企业都有深度合作。比如与西湖区政府就类脑智能前沿技术研究及转化达成战略合作;与诸暨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浙江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研究院;与温州市政府合作共建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。近日,台州市政府、路桥区政府也分别与中科院陈十一院士团队(浙江十沣科技有限公司)签订合作协议,双方将共同打造国际高端工业软件中心和国际科学家创业基地。工程院:
107名祖籍浙江
数智变革先人一步
浙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共有107人,包括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6人、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22人、化工、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4人、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4人、土木、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9人、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9人、农业学部3人、医药卫生学部15人、工程管理学部5人。侧重科学实践的工程院,代表着中国各领域最尖端的工程技术技术和创造力。在数字经济浙江,阿里云创办者王坚院士,在2016年首次提出“城市大脑”概念,并成为了“杭州城市大脑总架构师”。目前,“城市大脑”已经应用在杭州城市交通、医疗、旅游、政务、教育、安全等各城市治理领域。截止今年4月,已经实现全市3517个场库,75万余个泊位开通先离场后付费功能;全市全市302家医疗机构100%接入,先看病后付费平均使用率98.65%;“30秒入住”覆盖649家酒店,“20秒入园”覆盖206个景区(场馆)……浙江的数智化变革,真正地走在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。2021新增工程院院士
浙大候选破10人
浙籍院士年龄集中在60-80岁之间,且两院候选院士年龄也在此区间。近期,中科院与工程院都公布了2021年有效候选人高校名单。其中,中国工程院新增候选名单中,浙江大学与清华大学两所高校的候选人数突破10位。浙江的科研教育实力不容小觑。新增有效候选人的专业也非常值得关注。有来自浙江大学特种设备设计与制造专业郑津洋、自动化系统技术专业王文海、人工智能专业庄越挺、功能材料专业严密、能源新技术专业骆仲泱、血液病专业金洁、呼吸系统病专业沈华浩,以及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工程专业郜海燕等获得提名。
近年来,浙江人工智能、新能源、生物医药等已成为支柱产业。科研成果如何产业化,是城市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。校地双方的合作应该建立良好的机制,让高校及院士与企业充分沟通。“绑在一起”并不意味着把科学家变成企业家,更不是把企业家变成科学家。而是共同摸爬滚打,用研究理论促成产业化落地。
「生命线」专题报道,我们在等你!
36氪浙江始终关注生物医药产业,目前「生命线」赛道产业系列报道已正式启动。如果你深耕生物医药,也正好希望外界了解公司2021最新进展,欢迎与我们联系。我们将会从中挑选优秀的创业公司进行报道。
发现未来独角兽,项目BP发过来!
如果你的项目足够优秀,希望得到36氪浙江的报道,参加36氪浙江的“未来独角兽活动”,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至36氪浙江项目征集邮箱:zhejiang@36kr.com,我们会及时回复。
36氪浙江——让浙江创业者先看到未来 !